当微短剧成为当下产业热点,我们需要警醒一些什么?反思一些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1号在京组织了一场「1号非正式微短剧沙龙」,跟微短剧圈的制片人、导演、编剧、平台方、数据方,有了一次不那么正式却那么有内容的思想碰撞。主编浅度谈微短剧:风口之上的五个思考-微播短剧

带着这些热络的理解与一线的经验,《传媒1号》主编浅度又把这些热心业内友人的观点进行梳理,在一个正式圆桌沙龙——《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上,与更多业内友人们分享。

 

话题1#

 

 

如何评判一部短剧是好短剧?

 

 

浅度:

 

「我常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类比影视评价体系,我认为『好』也是有层次的:

 

最底层需求的好,是符合短剧创作规律的好,就是直观的好不好看。短剧的创作规律,不是长剧『爬坡式』的情绪蓄力到『情绪大爆』,有一个鲜明的『情绪弧光』;而是『鞭炮式』的叭叭叭叭地持续『情绪小爆』,它持续的创造情绪,也持续的消耗情绪。这是由它的篇幅以及商业模式决定的本质。所以,如果人物、节奏、钩子、反转、画风等等元素能符合短剧创作规律,就满足了好看的好。

 

而中层需求的好,是突破短剧传播规律的好,就是好不好记。整体面的短剧,是给我一种『剧盲感』的,这部剧和那部剧不久之后就傻傻分不清了。相对长剧,短剧要让人记住是不容易的,一是篇幅有限,但真正打入用户心智是需要时间的;二是话题有限,长剧是『社会性』的,要不断制造社会话题引起讨论度;短剧是『私密性』的,往往就是默默自己看了、自己爽了。所以,在抢占用户心智更少时间、更窄空间之下,其实是要足够有记忆点,比如《念念无明》古装史密斯夫妇的关系设定,《招惹》则是主打小妈文学,就引发了网友的自来水,冲破了私密空间而进入了公共空间。所以,如果你能让你的短剧成为不泯然众人的显眼包,也能在宣传经费有限的前提下以小博大。

 

到高层需求的好,是创造短剧价值层面的好,就是好不好留。这就是在我们行业研究者的角度上,跳出当下价值体系的盈利价值或者传播价值,站在一个更宏大更长远的后置视角下的行业价值,比如十年后回望短剧发展,只留下几部要被书写的短剧,它能否承载这种『再核定』的价值。它是否推动短剧的叙事模式突破了?它是否推动了短剧的商业模式进步了?它是否做了长剧做不了的尝试?它是否激发了短剧独特的价值?举个不完全准确的例子,虽然后来它做成了中剧,但是早先也有短剧版本,我觉得《古相思曲》的叙事就是有突破的,正叙和反叙交融,观众也相当买单。我们要相信观众,事实上这些年,没有一部好剧真正会被埋没。」

 

 

话题2#

 

 

拍好短剧需要那些条件?

 

 

浅度:

 

「我觉得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准备条件。尤其对于长剧转短剧的朋友,最需要准备的是心理条件,千万不能傲慢,要充分了解短剧生态、趋势、需求,做足市场调研,也许你以为很牛逼的一个点子,早就有人做过,早就成过败过。

 

二是资金条件。我们知道,要拍好短剧,首先就要资金嘛。而资金条件的前提是生态条件,只有我们在产业分工的每个角色都好,写得好、拍得好、播得好、评得好,共同把短剧生态环境做强做大,才可能有投得好。投得好,也才会加速这个生态环境的正循环。

 

三是能力条件。做短剧能力要求可以不高,甚至普通人有个手机都能做;但是做短剧能力要求也可以非常高,最顶级的能力是考验一个人的慢系统和快系统。短剧是个非常快节奏的品类,比如在拍摄期,平台短剧拍摄周期20天,小程序剧拍摄周期7天,非常考验人的快速决策能力、快速协作能力,如果每个分工不够专业,制片、导演、摄像、演员,都会彼此拉后腿,剧在拍摄期就注定了会崩。所以,最理想的,就是拍摄前期要用『慢系统』做足准备,拍摄阶段要用『快系统』高效协作。」

 

 

话题3#

 

 

未来短剧内容趋势展望?

 

 

浅度:

 

「我觉得这个问题分表象和实相:

 

表象就是,短剧流行趋势会经过不同题材的板块轮替。尤其小程序剧现在题材轮替速率更快,这周是末世的,下周是僵尸的,再下周是异能的,在题材上持续地给到用户新刺激,这其实是个好现象,展现出了很强的生态活力。

 

实相就是,只要社会痛点不变,本质需求也不会变。男频换不同题材场景装逼打脸,女频换不同题材场景甜宠虐恋。

 

所以,现在我们总在谈要提高短剧质感,可能在表象上的质感我们可以很快做的很好,比如更精致画风的甜宠、更大场面的逆袭;但是精神层面的质感提高,比如探讨更深刻的主题、更复杂的人性,这个挑战还是非常大的。」

 

话题4#

 

 

对青年导演有什么建议?

 

 

浅度:

 

「我有三句话建议:

 

第一句,没有小项目,只有小导演。年轻导演其实很容易表达过剩,但短剧会让人学会少即是多,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青年导演起点。

 

第二句,慢系统在前,快系统在后。前期准备要尽量细致,拍摄期间要快速决策。

 

第三句,在尊重观众的前提下有所表达。不要鄙视观众审美,但也不要陷入另一个极端,一味迎合观众。不管是鄙视还是迎合,都是一种膈应而不自如的状态,但只有找到与短剧观众之间,一种不膈应而自如的状态,才可能创造出好作品。」

 

话题5#

 

 

微短剧叙事多反转、

情感不充分的问题如何解决?

 

 

浅度:

 

「其实我反而会觉得,这是不是问题,要不要解决,反而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慎重思考再去慎重回答的一个好问题。客观地说,暂时其实我没有一个确信的答案,但相对倾向的是不一定要去解决。

 

因为短剧有短剧独特的特质,由它的篇幅和它的商业模式所天然决定的。也许叙事多反转、情感不充分,恰恰就是短剧特质,而我们要去接受它的特质,接受它这种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之所以会说它是不是反转过多了,也许是对比长剧的过多;我们说它情感铺垫不充分,也是对比长剧的不充分,因为长剧是做情感的蓄水池,它是积累到很高很高水位然后一泻千里;但短剧就是不做情感的蓄水池,它就冒出一点,流掉一点。既然本质不同,那这种对比本身是对的吗?是我们需要思辨的。

 

所以,作为评论人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有些所谓『问题』、所谓『短板』,是不是我们在套用一个过往程式的影视评论体系,所产生的批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