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一集,3分钟一集,10分钟一集的,横屏的、竖屏的、互动的,这些咋都叫微短剧?小程序剧究竟是哪一种?微短剧和短剧又有啥区别?

如果你关心这事,但又还没太搞明白,听我三分钟科普给你听。

01

先说微短剧。目前市面上的微短剧包括三类。

一类是7-10分钟/集的微短剧,有人说它就是短一点的网剧。

这类微短剧一般选择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tv、B站等中长视频网站上线,通常在30集以内,横屏拍摄,视听与叙事水准向长剧靠拢。

这类微短剧可能是平台定制剧,制作方拿制作费,比如无糖文化和芒果TV大芒剧场合作的《念念无明》《虚颜》。也可能是制作方与视频网站分账,比如今年目前的微短剧分账冠军,同样由无糖文化制作,在腾讯视频播出的《招惹》。

短剧、微短剧、小程序剧分不清?一文科普明白-微播短剧

这类微短剧由于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都会选择在广电总局的“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登记备案,并争取拿到《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也就是俗称的“网标”。

第二类是3分钟/集的微短剧。

这类微短剧一般选择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线,每集2-5分钟,通常集数在30集以内,竖屏拍摄,视听水准更接近短视频,叙事追求极致情绪,和长剧有较大区分。

这类微短剧的来源大致有两种,一类是MCN孵化的剧情号,主播和IP成熟后会在短视频平台的扶持下开发精品微短剧,比如MCN银色大地旗下的姜十七,代表微短剧便有《心动不止一刻》《一束阳光一束爱》等;还有一类是平台与影视正规军合作开发的剧集,比如抖音和柠萌联手开发的《二十九》,和长信传媒联手开发的《大唐来的苏无名》等。

 

这类微短剧的营收,主要是广告植入、直播带货和分账这三种。短视频平台扶持的精品项目,也会在广电总局的“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登记备案。

还有一类是单集时长1分钟左右的小程序剧。

这类剧集,正是近期掀起惊涛骇浪的新物种,甚至被冠以了所谓“投资50万,8天赚1亿”的夸张标签。

这类微短剧大多在微信、抖音小程序上线,每集长度1-2分钟,每部剧100集左右。全部采用竖屏拍摄,视听水准更粗糙,叙事更浮夸重复,制作成本也更低。

此类微短剧的主要营收方式为用户付费。一部100集的小程序剧,一般前十集免费,后面全部收费,定价从0.5元到3元不等。用户也可通过购买年卡“通关”小程序上的所有剧集,一般年卡定价为365元。所以小程序剧曝光票房,也大多根据充值统计。

比如,《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破2000万元。” “《无双》上线两个月充值破3亿元”等。成片上线后小程序平台必须进行“投流”推广,为小程序剧找到观众。一般小程序剧会在抖音、快手、腾讯、百度等多个渠道,进行信息流广告投放。绝大部分观众是通过信息流广告跳转,到小程序端付费观看。这个投流的成本很高,一般能占到充值票房的70%以上。

 

剩下的不到30%的充值票房才是所谓毛利,由小程序方、制作方、策划推广方来瓜分。通常能到制作方手里的也就其中的5%至10%。

在此之前,小程序剧的监管非常宽松,尺度上可以大打擦边球。这刺激了小程序剧的上新速度和上新数量。但今后小程序剧的监管也要进入正轨了,“四证一细则”是必须通关的流程。

02

再说短剧。短剧不是微短剧,而是短剧集。

短剧并不一定是迷雾剧场式的12集剧。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12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短剧至少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单集时长15-30分钟的系列剧。这个短,短在单集时长。比如今年暑期档热播的悬疑剧《消失的痕迹》、古装剧《风月变》,2021年播出的主题剧集《理想照耀中国》,都属于这类短剧。其中,《消失的痕迹》还是一部分账剧。

 

二是集数在6集内的系列单元剧。比如《功勋》《在一起》《我们这十年》。这个定义,事实上承认了系列单元剧中“单元”的独立性,可以作为一部短剧单拿出讨论。虽然目前在播出、评奖上还没有按此操作的先例,但理论上可行。

三是20集内的连续剧、周播剧。这里的短,就是指集数少了。其实,最近几年的短剧创作,早就不再是只有12集这一种样式了,单集长度更是量体裁衣。

比如,今年年初在爱奇艺上线的《平原上的摩西》只有6集,每集时长均超过1个小时。《漫长的季节》倒确实是12集,但每集长度41-107分钟不等。暑期档上线的革命题材公路剧《欢颜》,可以分为大致五个段落,拍了18集。冯小刚的悬疑剧《回响》,偏偏就比12集多1集,最终上线的版本剪出了13集。

 

这些精品短剧接连上线意味着,剧集的商业价值与集数不再直接挂钩。就算排播周期不长,绝对播放量不算高,只要完播率高或集均播放量高、“拉新”能力强,就是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