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微短剧迎来了井喷式爆发。

“霸道总裁爱上我”“重生之职场逆袭”“穿越古代变王妃”……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爽文”故事,如今以微短剧的方式“卷土重来”了,大量观众为之“欲罢不能”,引发新一波视频内容消费热潮。

前不久,有咨询公司发布了《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足以看出微短剧发展势头之强劲。

被喻为新型“电子榨菜”的微短剧正在成为内容行业新风口,我们要关注的是,微短剧在快速发育中又该如何更健康?

微短剧要微而精-微播短剧
部分热门微短剧作品 图源:网络

1

小制作“撬动”大流量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最新定义,微短剧指的是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影视作品,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短视频,而是“碎片化的电视连续剧”。

微短剧也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形态,早在视频网站发展初期就已经存在,比如2009年的《嘻哈四重奏》、2013年的《万万没想到》等,都引起了很大反响,但并未形成风潮。

2018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短视频的迅速崛起,各大平台也逐渐涌现一批微短剧作者,以幽默、搞笑、反转为特点,创作出《生活对我下手了》《下课后等我》等“爆款”作品,微短剧市场开始生根发芽。

此后,微短剧迎来了快速增长黄金期,五花八门的作品不断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在视频平台的助推下,“爆款”微短剧数量持续增多,产业链各方也开始重点关注微短剧内容的变现能力。

今年上半年,微短剧突然爆火了,特别是小程序剧这类新的微短剧形式,通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推流,吸引观众点进小程序付费观看,看完全集往往需要花费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但仍收获了海量观众,市场热度很高。

比如,《二十九》上线3集播放量就超2亿;《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上线24小时充值金额超1200万元;《无双》成本不到50万元,上线8天充值就破1亿元……

《二十九》剧照 图源:网络

微短剧的风愈吹愈烈,整个行业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

基于微短剧强大的吸金能力,越来越多资本投入到这个领域,新媒体公司、网文公司,甚至老牌影视公司都纷纷试水,推出了各类微短剧作品,微短剧成了市场红海。

2

岂能“肆意狂飙”

这样一场“小屏”的大狂欢,为何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市场?

填充“碎片时间”。在现今这个快节奏时代,互联网商业竞争,更注重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短小精悍、更新迅速的微短剧提升了观众的时间效率,满足其对于内容碎片化、便捷化、快速化的需求,方便观众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一“刷”而过。

提供“情绪价值”。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往往更倾向于能直接让人产生情绪冲击的作品。“一分钟见证职场小白运筹帷幄决胜商业战场、三分钟完成昔日弃妻的华丽蜕变和复仇……”微短剧情节紧凑,代入感强,有着鲜明生动的人物设定、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主打就是一个“爽”字。

成为“财富密码”。相较于传统影视剧,微短剧具有拍摄成本低、人员配置少、制作周期短等特点,赋予了创作者“大胆尝试”的机会。而一旦作品能成“爆款”,便有着惊人的盈利空间。

《月入三千当首富第四季》拍摄现场 来源:凤凰周刊

然而,火爆的另一面则是泥沙俱下。

微短剧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诸多乱象更不容忽视。

品质“潦草”。微短剧的入局门槛相对较低,且为了抢流量拍摄速度极快,往往在一个月内就要完成剧本创作、演员遴选、现场拍摄、后期制作等一系列工作,作品的质量就难以保证,造成不少粗制滥造的剧流行于世。

此外,同质化的内容使得观众难以获得新的审美体验,不断重复、照搬流行微短剧中的“反转”“打脸”“擦边”等名场面,同样的桥段、类似的情节有大量账号翻拍、二创,创作思路套路化。

价值“扭曲”。打开短视频应用就能发现,一些微短剧在内容上存在不良价值导向,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宣扬金钱至上的观念、传播不劳而获的婚恋观……还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内容,更是不利于青少年观众的成长。

比如,凭借高频反转剧情广受关注的《黑莲花上位手册》,上线不到一周,微信、快手、抖音就相继对其发布下架公告,指出该剧“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破坏平台良好生态”,敲响了监管的警钟,给予妄图“反面出圈”的内容生产者警醒。

诱导“上钩”。微短剧虽制作成本低,但过于依赖平台“推流”,随着“入局”的竞争者增多,流量成本水涨船高,风险也随之增加,盈利模式的不稳定性也间接导致微短剧运营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频发。

有部分消费者曾反映遭遇过虚假宣传,比如,有的宣称“9.9元解锁全集”,但仅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再充值;有的“虎头蛇尾”,免费剧集制作精良,付费后内容质量急转直下;还有的需要跳转到另一平台,充值后看不了剧也无处退款……

随着微短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无序狂奔”绝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这不仅影响观众的体验,也对社会构成潜在伤害,微短剧行业生态良莠不齐的状态理应引发行业警觉。

3

“上头”更要“上心”

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对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建立双周报送处置数据机制和定期发布公告机制,以及网络微短剧“黑名单”机制。

快手、抖音、微信等平台也纷纷发布微短剧治理公告,严厉打击违规微短剧。

可见,微短剧“进阶战”已拉开帷幕,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之下,微短剧该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实现长效发展?

“微”而不弱。市场在进步,观众也在进步,凭借低俗和劣质的内容不断复制粘贴不是行业发展的长久之道。社会发展、乡村生活、传统文化等题材仍有巨大的创意潜力,值得微短剧内容创作者进行深度题材挖掘和多元化尝试,利用微短剧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

比如,今年夏天,仅有三集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出圈,引起网络热议。该剧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的处境,将大众盼望文物“回家”的深沉情感,通过小切口表达出来,其剧情和立意打破了大众对微短剧一贯而来的刻板印象,催人泪下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逃出大英博物馆》剧照 图源:网络

“短”而不浅。微短剧想要“长红”需走“正路”,微短剧再短再“爽”,也是作用于精神领域的文化产品,必须端正价值观,坚守基本的是非观和伦理操守,不能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忽视对观众心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方面,行业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增强自律,坚持内容为王,带动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满足大众高级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微短剧弘扬正确价值观;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明确“红线”与“底线”,在导向、内容等方面“赏罚并举”,为微短剧行业发展建章立制。

“剧”有品质。微短剧行业规范化精品化发展,目标应是更好地服务观众,若是一味赚快钱而选择投机取巧、博人眼球,最终只会破坏行业的生态。因此,要把加快构建完整产业链作为微短剧价值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比如,处于影视内容制作“核心一线”的横店影视城敏锐察觉到微短剧行业的变化,演员公会还根据当下微短剧需求开设了编剧班,致力培养创作人才;象山影视城正在申报中国首个网络剧产业基地,先后引入平台公司、后期制作、美术置景等企业,不断丰富延长产业链。

微短剧拍摄现场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微短剧的发展犹如一溪活水,让互联网和影视产业链找到了新机会,其本质还是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如何引导这个“新品种”走上正路、大路才是人们的初心。

当然,在这条赛道上,“运动员”们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唯有遵守规则、脚踏实地才可能赢得胜利。

从“野蛮生长”到“郁郁葱葱”,微短剧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未来。